群策群力,共同维护船员权益!
发布日期:2021-05-20    浏览量:870

船员,海运强国之基石,对保障海上物流链畅通和稳定水上交通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船员们不辞辛劳,忘我奉献,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船员特殊的工作环境让他们长期漂泊在外并且远离陆地,社会交际相对单一。当前,船员的综合收入和社会地位偏低,船员社保地域差异较大,与其职业特点不匹配,职业保障不足。船员队伍的整体获得感和幸福感偏低,与其付出和贡献不符。
     为保障航运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重大国家战略顺利实施,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持续努力,共同维护船员权益、提升船员职业保障和社会待遇,增强船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健全管理制度
增强船员职业保障


       4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交通运输部立法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船员管理制度、增加船员职业保障,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推动建立一支高素质船员队伍。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积极作为,全面履职,不断建立健全船员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我们陆续建成了涵盖船员培训、考试、发证、权益保护和船舶配员各角度、覆盖船员整个职业生涯环节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有力保障了船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持续上升,船员队伍整体权益保护不断完善。”部海事局船员处处长杨善利说。
       
       据其介绍,下一步,为进一步完善船员职业保障工作机制,部海事局将推动出台船员培训、见习补贴政策,扩大船员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惠及面;推动相关部门研究出台适应船员职业特点的统一社保缴交制度、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深化船员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确保船员技术职称领域“公平、公正、公开”。并协同人社部门推进《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履约事宜保障船员体面劳动,提高船员船上工作生活条件和增强作业安全保护。
      除此之外,部海事局还将以面向船员职业提供完备有效的职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为切入点,推动搭建船员职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组织的建设及作用发挥,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服务船员队伍发展。推动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时代海上劳动关系,多方协力保障我国高素质船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提高福利待遇
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船员的福利待遇问题一直都是行业关注的热点。“船员的综合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偏低,与其付出不成正比,与以往船员的社会地位存在严重落差。在‘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中,船员的收入与付出不相符,导致船员的整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都不足,船员的职业吸引力不断下降。”杨善利说。
      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长江船员的薪酬水平,结合管理实际,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宋颖提出,要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拳打击长江船舶配员不足等违法行为,取消缺员严重的船船或相关经营主体的营运资质,减少行业恶性竞争,引导运价回归合理水平,提升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支撑体现船员价值的薪酬水平。
     “我们正努力建立健全长江船员工资指导价或由武汉航运交易所定期发布长江船员薪酬指数,完善长江船员各项福利保障,确保船员的待派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解除船员的后顾之忧。”宋颖表示,“同时,落实带薪年假制度、定期健康体检等福利,呼吁扩大船员个税减征政策覆盖面,把暂时对远洋船员个税减征政策扩大到全部船员,并由临时减征调整为长期免征。”

 
       加强船员社会保障是提升船员福利待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缺少针对船员职业特点的统一社会保障标准、用人单位履行船员社保缴纳义务的意愿不强等问题,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制定相关法规标准,推动船员法立法,提升船员社保管理上位法层级。同时,灵活船员社保管理方式,通过设立固定的船员社保集中缴纳点,加强信息化手段运用等方式,简化投保操作流程,便利船员投保。
       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是吸纳人才加入船员队伍的重要前提。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推动试行了“双栖”轮值制度,打通船岸人员交流通道,打破船员职业发展“天花板”。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则通过举办高级船员研讨会,加强船东、船员及家属和公司的沟通交流,来为广大船员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鼓励他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此外,推动建立船员市场诚信体系,牵头搭建统一的船员职业服务平台,提高船员伙食标准和改善休闲娱乐设施及船上生活条件,保证船员的休息时间,控制船员的劳动强度等都可有效提高船员的职业待遇。

强化人文关怀
提高社会关心关爱度


      4月19日,国际劳工组织(ILO)《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专门三方委员会第四次(STC4)会议通过视频形式召开。ILO总干事盖·莱德指出,疫情暴发一年以来,更加认识到公约关于船员权益保护条款的重要性。“成员国应根据其水平和能力确保船员体面工作,采取立即行动和长效措施,将船员认定为‘关键工作者’,允许船员换班,确保船员优先接种疫苗,以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
      确保船员体面工作,除了在薪酬待遇方面予以提升外,还要加强对船员的人文关怀。杨善利说,职能部门应广泛开展船员职业宣传,借助“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寻找最美海员”“中国船员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载体促进公众广泛关注船员群体。通过与船员、航海相关的文学、戏剧、影视、绘画等文学艺术创作等各种方式宣传船员的价值和贡献,展示船员风采。加强船上工伤医疗救助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时期船员身心健康关爱,保障船员身心健康,提升船员安全感。


      宋颖呼吁应建立航运产业专项基金,对船员培训、证书考核等项目实施补贴;政府出台对相关高等院校补贴政策或扩大船员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将高级船员纳入沿江各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让船员在职称评审、大城市落户、子女入托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从而提升年轻人从业的意愿。
      此外,盖·莱德在STC第4次会议上还强调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船员和航运业保障了全球物流供应链,航运业及其从业人员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高度的重视。然而,船员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十万船员无法离船回家,无法及时获得岸上医疗服务。
      “疫情影响,让我们对船员的心理健康关注度再次提升。”中科院心理所重点行为实验室研究员冯耘说。他认为,船员群体的隐形心理需求是被尊重、被关爱,要让船员群体真正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可以尝试开展船上船员心理和生理健康测试,在这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技术和岸基支持。“船员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在初发阶段得到远程医疗的介入,基本可得到有效控制。”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提升船员待遇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社会各方力量群策群力,船员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才能稳步提升,海运强国之基石才能更加坚定稳固。


                                                                              来源:中国交通报  中国船员 

                                                                                          5月13日